Follow島人粉絲專頁→
Islander Divers
  • 首頁
  • 關於島人
    • 最新消息
    • 島人故事/團隊
    • 公開活動/演講/攝影展
    • 媒體露出/獲獎紀錄
    • 各類合作成果
    • 島人FB粉絲專頁
    • 島人instagram
    • 島人Youtube頻道
  • 潛水活動/考照
    • 體驗潛水
    • 海龜生態體驗潛水
    • 休閒潛水(Fun Diving)
    • PADI 初級潛水員課程
    • PADI 進階潛水員課程
    • PADI 海龜生態潛水課程
    • PADI 高氧潛水員課程
  • 大海的故事
    • 台灣海洋故事
    • 台灣以外的海洋故事
    • 碎碎念潛水
    • 水下攝影作品集 >
      • 珊瑚花園
      • 海龜機場
      • 大物墳場
      • 海廢之舞
  • 買。BUY
  • 聯絡我們
    • 常見問題 Q & A
  • English

關於體驗潛水,你選擇相信什麼?

7/26/2015

2 Comments

 
Picture
「如果以後你有一天成為教練,絕對不要那樣子帶體驗潛水。」澳洲籍的潛水教練耳提面命地這麼告訴正在潛水長實習的我。

「體驗潛水」指的是教練帶著沒有潛水證照的人,穿著輕重裝、背上氣瓶深潛。許多人的潛水初體驗,都是從體驗潛水開始。PADI把這項活動稱為「Discover Scuba Diving」水肺潛水探索,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地方也都習慣這麼說,或者就簡稱為DSD。澳洲比較特殊,習慣稱體驗潛水為「Intro Dive」。
以PADI的規定來說,必須要具有潛水教練資格才能獨立帶體驗潛水。下水前除了讓參與者了解潛水的風險並確認其身體健康狀況之外,也必須要講解潛水時的基本技巧(裝備操作、耳壓平衡、浮力控制、水下手勢等)。接著在平靜水域(泳池或岸邊)練習三項基本的狀況排除技巧(調節器排水、調節器尋回、面鏡排水),教練確認都沒問題之後,才慢慢往更深一些的深度(2-3m)去練習耳壓平衡、浮力控制或蛙鞋踢法,最後教練才帶著學員開始悠遊水下世界(PADI規定體驗潛水深度不得超過12m)。

不過,規定是這樣規定,講是這樣講沒錯,有沒有按部就班來執行又是另外一回事。

尤其在熱門的休閒潛水觀光區如長灘島、蘇梅島或台灣某些地點,每當夏天來臨時,海邊總是湧入滿滿等著泡水的人潮,不管是游泳、衝浪、水上摩托車或者越來越多人從事的休閒潛水。體驗潛水的人這麼多,許多業者當然不會讓到手的鈔票白花花的飛走,因此演變出一種簡易帶體驗潛水的方式,著裝完可能直接跳過練習基本技巧,不會給蛙鞋,教練直接抓著氣瓶頭一手一個,就像提著兩塊重重的石頭,把兩位體驗潛水的學員放在餵魚區,拿著麵包屑吸引魚群過來,幫學員拍拍照,再將兩顆石頭提回岸上,完成一次體驗潛水。

這樣子帶體驗潛水對教練、對潛店來說的確是快速又輕鬆,在人潮洶湧的觀光區更顯得重要。第一不用花時間講得口沫橫飛、第二不用花力氣練習基本技巧、第三不用費功夫教踢蛙鞋(通常台灣或華人的水性沒那麼好或沒踢過蛙鞋,不給蛙鞋真的省事非常非常非常多)、最後是潛店和教練一天可以帶非常多組客人、賺錢更有效率。

還有更令人不解的做法是在海南島,某些業者或教練甚至故意不教耳壓平衡,把學員帶下水後,因為不懂做排壓耳朵會很痛或不舒服,學員受不了放棄潛水,教練就這樣五分鐘、十分鐘搞定一組人馬,一組接著一組。因為不這樣做根本消耗不完在岸邊等著下水的人潮。

通常第一次體驗潛水的人根本不會知道體驗潛水應該是怎麼一回事,許多人參加體驗潛水的心態也都像高空彈跳一樣,一輩子只要試過一次就夠了。但如果,身為一個潛水教練心態也是如此,真的非常可惜,因為教練應該要知道真正的標準程序是如何,只為自己私利而偷工減料,明明知道沒有蛙鞋根本稱不上是真正的潛水,卻用「這樣子他們才不會踢斷珊瑚」來安慰自己。讓學員只是「體驗水下呼吸」而不是「體驗潛水」,扼殺掉他們之後想要學習潛水的動力或對潛水的看法,以換取自己的時間和金錢。

舉兩個例子:在澳洲工作的時候,曾經遇過一對來自中國的夫妻,他們完全對潛水沒興趣,因為曾經在海南島體驗過一次,對潛水的印象只有:「耳朵好痛!」另一位歐洲背包客,決定要參加體驗潛水之前,第一個問的問題是:「你等一下會不會抓著我不放?」因為在凱恩斯曾經體驗過一次,教練緊緊勾住他的手不放,讓他完全不enjoy。

所以,不管參加體驗潛水的人水性好不好,如果不願意花時間溝通、花力氣練習、費功夫投入、按照標準程序去對待每一位學員,最後得到的,就只剩金錢而已。我相信,今天我們會選擇以潛水為業,有很大的部分是因為熱愛大海、喜歡分享在水下自由自在的感覺,讓更多人能夠一起參與大海、了解後珍惜並愛護她。

每一位學員回到岸上之後,發自內心的笑容和對大海的感動才是最有價值的。

有人曾經跟我說:「在台灣你這樣子帶體驗太傻了。」

「嗯...或許吧。」

因為,每個地方的潛水環境、潛水文化都不同,每間潛水店和教練也都有各自不同的方式,我沒有資格去要求其他人應該如何做,也沒有能力去改變整體的環境,如果嘗試這麼做,也只是擋人財路、自尋死路罷了。

所以,只好自己傻傻的做。

因為,還是選擇相信在潛水長實習時,澳洲教練對我的耳提面命。總是相信,第一次背上氣瓶潛入深海裡,是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人生及對大自然的態度。也總是希望,能多花一點時間和心力講解、練習和交流,讓體驗潛水能夠成為一種享受,享受在水下自由自在、無重力的翱翔。

即使這麼做賺不了什麼錢又費時費力,但只要能看見你們在水底下蛙鞋和中性浮力控制得越來越自在,上岸後滿足的笑容,這樣就夠了。

大海離我們很近,水下又是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如果能有機會成為大海的一部分,透過潛水讓大海重新洗滌我們的生命,那是人生中多麼美妙的一件事。

2 Comments
Terry Hua
11/1/2017 08:35:49

您堅持做對的事情很棒!加油,請繼續做下去。

Reply
Kian F link
11/25/2020 18:42:10

Very nice blog you have here

Reply



Leave a Reply.

    文章列表

    July 2019
    June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September 2015
    July 2015

    文章分類

    All

    RSS Feed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